IBM宣布量子计算重大突破,计划于2028年建成全球首台大规模误差校正量子计算机
IBM近日公布详细计划,宣布其正在开发一款名为“Starling”的大规模误差校正量子计算机。该设备预计将于2028年完成,并标志着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技术里程碑。这一项目旨在解决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误差校正问题,并为未来量子计算的科学与商业应用铺平道路。
突破性设计与模块化架构
“Starling”计划采用模块化设计,每个模块由多块芯片组成,并通过网络连接,整体构成一个先进的量子计算系统。这些模块将被安置于纽约州Poughkeepsie的一座新型数据中心内。目前,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。据IBM量子部门副总裁Jay Gambetta透露,Starling将引领解决量子计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核心技术难题,并通过误差校正奠定其领先地位。
量子计算核心技术的一个难点在于误差校正。与经典计算机将信息编码为二进制的0和1不同,量子计算机使用“量子比特”(qubits),其能够同时表示两种值的叠加状态。然而,这种技术容易因硬件间的干扰导致计算误差累积,从而影响计算准确性。因此,误差校正成为量子计算发展的关键。IBM此次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,是将一个逻辑量子比特的信息分散编码到多个物理量子比特中,以实现更强的误差纠正能力。
高效纠错技术与实时诊断
Starling 的一大亮点是其能够实时诊断计算错误,这被称为“解码”。这一技术通过传统芯片(如 FPGA)快速执行判断,将显著提升量子计算的可靠性。相比于谷歌和亚马逊此前的单逻辑量子比特误差校正演示,Starling 的目标是在更大规模上实现误差校正,并完成 1000 万次以上高精度逻辑运算,远超现有量子计算机的性能。
Gambetta强调,IBM已经具备从算法设计到芯片封装的全套技术积木,能够支持大规模误差校正的实现。他表示:“我们已经破解量子误差校正的密码,现在正从科学研究迈向工程构建。”
逐步的时间表与未来蓝图
根据规划,IBM将在未来几年采取分阶段构建策略。2025年前,公司计划展示一款名为“Loon”的芯片,可稳定存储误差校正信息;2026年将推出“改良式模块”Kookaburra,具备同时存储信息与执行计算能力;到2027年底,IBM将首次连接两个Kookaburra模块,形成一个更大的实验性量子计算系统“Cockatoo”。最终,这一技术将在2028年扩展至约100个模块,完成Starling的建造。
此外,IBM还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:2029年后,其计划推出包含2000个逻辑量子比特的“Blue Jay”,进而满足对量子计算机经济价值的高需求。这一系统将能够完成约十亿次逻辑运算,为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铺平道路。
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
尽管 IBM 在技术研发和系统设计上取得了重要进展,行业竞争依然激烈。谷歌、AWS(亚马逊云服务)、初创公司 QuEra 以及 PsiQuantum 等均在积极探索误差校正的更优算法与硬件设计,目前尚无法确定哪种架构最终会成为行业标准。然而,IBM 模块化设计的实用性和其逐步推进的时间表受到专家肯定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的物理学家 Wolfgang Pfaff 指出:“IBM 的设计基于实验现实,看起来非常具有说服力,但建造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挑战。”
Starling的实验性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商业化应用之间架起桥梁,尽管现阶段尚难以预计其是否能够带来直接经济价值,但它无疑为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总结:引领未来的量子革命
IBM 大规模误差校正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标志着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。这不仅是科学领域的一次技术突破,更可能改写量子计算的商业应用版图。从材料发现到药物开发,量子计算机的潜力无可限量。Starling,正成为通向未来量子技术的灯塔。
[硅基科学网出品] [量子计算技术突破] [IBM量子计算误差校正] [模块化量子计算设计] [量子计算商业应用前景] [刘智勇频道] [真机智能] [机器姬智能体] [机器洞察网] [AI之星网] [风投高科网] [猛虎财经网] [硅基科学网] [人形纪元网] [黄金广告位]
📚 【精品资源】添加关注『硅基科学网微信公众号』,即可免费获取完整版《刘智勇频道第五卷》
量子计算的领先革新真是未来科技的皇冠,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!
科学的进步总是源于不断的纠错与探索,高效诊断技术让梦想照进了现实,未来可期!
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虽然难,但每一次攻关都是历史的前进脚步!
Starling一听就很科幻,这个实验技术大概是为科幻电影提前打广告了吧!